网上有关“清朝时期两江总督是什么级别?”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清朝时期两江总督是什么级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两江 ,指的是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合称,后江南省又分为了江苏和安徽,所以两江地区包括清代的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 ,两江总督是清代光绪朝以前唯一统辖三省的总督 。
明朝时,总督是临时的偏重于军事的长官,并非定制,清朝入主中原后 ,总督逐渐向地方军政长官转化。两江总督这一职位的设立,正式确定下来是康熙二十一年,驻江宁 ,所辖江苏 、安徽、江西三省,各省设巡抚1员,其他地区的总督定制 ,大致上要比两江地区稍晚些。
雍正元年,议准各省总督兼职衔,川陕、两江这两个地区的总督职衔最高 ,授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这个兼衔 ,放在今天起码也是中央候补委员了 。奇遇各省总督,基本都是侍郎兼右副都御史衔,低了川陕和两江一个级别。
乾隆十四年,又议准: 凡总督 ,授督察院右都御史衔;河道总督 、漕运总督同巡抚,授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其应否兼兵部尚书、侍郎衔之处 ,请旨定夺。
这个变化其实很有意思,兼兵部尚书和侍郎衔,说明总督的权力侧重军务 ,到了乾隆之后,要想得到兵部一二把手的职衔,就需要请旨定夺 ,说明总督的权力开始偏向于地方政事,兼督察院的一二把手,是代表中央有监察地方的之权 ,已经成了封疆大吏,察吏安民、除暴安良为其主要任务 。
清代督抚制度的形成,使总督和巡抚既是朝廷派遣的官员,又各有固定辖区 ,成为守土之官 、封疆大吏,使地方事权集中诡异,改变了明代地方权力分散的局面。
下面我们具体说一说两江总督的执掌 ,主要有以下一些权力:
1、奏折咨请之权。清代宗族有单独奏事之权,凡地方重大政务、重要改革,总督可依据地方情形通过奏折咨请皇帝裁决 ,皇帝通过朱批指示方略于总督,等待君臣密商妥善后而付诸实施。有时候皇帝也会与军机大臣商议,或下发九卿会议 ,然后以廷寄的方式向总督颁发谕旨,令其执行 。
2、建都任免文武官吏之权。清代总督皆兼督察院右都御史衔,对地方官员有监督权 ,体现在:其一 、对所属文官两司以下、武官副将以下的各级官员行使考核权;其二,对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官员的题调权;其三吗,对所属官吏的保举权。此外 ,科 、道行取,也属于督抚保举之列 。
3、行政事务处理之权。总督为一省或数省之军政首脑,尽管时人认为总督职权偏重于军事 ,但对于地方行政事务同样有处理之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上奏会计及监督藩库之权;其二 ,刑事审判权。一省之中,提刑按察使掌刑名之事,但总督和巡抚既为地方司法机关的一个审级 ,又审勘核正徒罪以上司府州县审定的案件,获得了刑事审判权 。其三,对地方重大兴革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
4、节制绿营军队之权。总督是一方最高军事统帅 ,节制辖区内的巡抚 、提督、总兵官,主要统御所管地区的绿营兵 。其主要职权包括了节制、调遣两种职权,具体表现为:一 、监督武官权;二,题调黜免武员权;三 ,疏定营制权;四,调遣军队权。
5、对外交涉权。这个权力是在咸丰十年,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南北洋通商大臣 ,由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兼任,其他总督统管本地区的对外交涉事务,有事照会南北洋大臣 。到了清后期 ,洋务成为了总督职责中第一要务。
6,转移风俗。教育向化之权。总督还有对辖区百姓进行思想教育之责,要广泛宣传皇帝诏旨及儒家的纲常名教 ,引导百姓遵循封建道德规范,从而安定封建统治秩序 。
以上为清代总督共有的执掌,除此之外 ,两江总督还有其特殊性,即治理重点在钱粮、漕运 、治河、盐务等方面,毕竟两江是帝国财赋重地。
两江总督是除直隶总督外最重要的总督,其一 ,两江总督所管粮、漕、盐及河工无一不关乎清朝的国家大计,牵动着清朝的财政命脉,关系到朝廷的治乱成败。清朝皇帝对两江总督的选用非常谨慎 ,既要清廉,又要才干,既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 ,又要赢得士民的爱戴,而大多数两江总督也都能做到这些 。
我们综合分析一下清朝九位封疆大历:
1两江总督(江苏江西安徽)
2湖广总督
3闽浙总督
4两广总督
5直隶总督(地位最高)
6四川总督
7新疆将军
8甘陕总督
9云贵总督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两广总督是朝廷的赋税 ,钱粮最大的提供者,因此两江总督地位贵不可言。直隶总督由于地处京畿要地,兼有保卫都城的重任 ,因此地位最高,雍正二年授直隶总督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
两江总督从康熙四年(1665)到宣统三年(1911),有影响的计80余人 ,98任,历247年 。历代两江总督 历史 上又名的如:于成龙 、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 、陶澍、林则徐、裕谦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刘坤一等皆为清代重臣。
封疆大历只有军政大权,但是没有生杀权力 ,需要层层提报到刑部,而且秋决人员皇帝还要勾选的。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投名状》这部**,其中一段就有由李连杰主演的男主角之一庞青云受封两江总督时 ,被他的结拜兄弟午阳刺杀,当场死亡 。这部**改编自清末著名的"刺马案",这里不再赘述。下面 ,我们就讲讲两江总督究竟是什么级别?又有多大的职权?
第一,两江总督的正式官衔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而两江地区指的就是今天的安徽 ,江苏,江西和上海这四个地方 。这四个地区在清朝时属于经济发达地区,是清朝税收重要来源地之一。两江总督的前身是顺治四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至康熙二十一年 ,正式定名为两江总督,所管辖的范围也因此改变!
第二,从品级上来看 ,两江总督是从一品,如果正式官衔前面不加"总督"的话,那就是正二品 ,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毫不为过。除了一般总督所具有的基本职权外,在清朝中期时 ,两江地区的漕运,盐政,河道也开始逐渐交给了两江总督 ,而这三项事务,清朝都曾单独设立级别颇高的官员担任,由此可见,两江总督职权之大。
第三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朝对江南各地的控制力明显下降,湘军集团开始实际控制东南地区 ,曾国蕃出任了两江总督,左宗棠则是闽浙总督,两人合起来就是控制了大清的半壁江山 ,而且还都是比较富裕的省份!在当时的情况下,八旗军早已丧失战斗力,主要还是以绿营军为主 ,而两江总督则是掌管了两江地区的所有绿营军的指挥权,他要是想造反,皇帝也拿他没办法!
著名的清末中兴名臣曾国藩 ,左宗棠等都曾任过两江总督,还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包括后来兴起的洋务运动,也与两江总督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两江总督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而生杀大权那更是不再话下!
两江总督署在今南京总统府内,我曾有幸去参观过一次。里面有大量的史料,且 历史 气息浓厚 ,有兴趣的朋友值得一去!
清朝时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莫过于九大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闽浙总督、四川总督、陕甘总督 、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东北总督。这八位掌管这地方的生杀大权 。除了直接保卫京城的直隶总督外,最有权势的就是两江总督了,甚至其重要性不亚于直隶总督的作用。因为两江是清政府的赋税来源 ,为清政府输血的地方。
两江是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原本朱元璋定都南京 ,而保卫南京的省份自然就是直隶了,后朱棣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第二都城仍然存在 ,而南直隶也保留下来了 。两江实际范围是江苏省、安徽省和江西省三省之地。
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 、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从一品。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 ,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 。总督权力比巡抚大得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 ,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 、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
最有名的两江总督 ,曾国藩,在清朝后期,以曾国藩为核心的湘军集团把持两江总督尽四十年。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为23个省 ,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总督权利比巡抚大的多,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 ,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皇帝 。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当时全国设八大总督 ,分别为直隶、两江 、闽浙、湖广、陕甘、四川 、两广、云贵总督。
两江总督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管秩从一品,提督军务 、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 。
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 ,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
你的问题我来回答。
清朝时,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 ,总管江苏 、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同属江南省,即为管辖江南和江西 ,因此号两江总督 。掌管着一方百姓的生杀大权
1、 两江总督简介: 由于清初江苏(含今上海市)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其职位多由满人担任 ,之后汉人渐多。从康熙四年(1665)到宣统三年(1911),有影响的计80余人,98任,历247年 。历代两江总督如于成龙、张鹏翮 、史贻直、尹继善、陶澍 、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 、李鸿章、刘坤一等皆为清代重臣。官职沿革:两江总督前身为顺治四年所设置的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 ,总督府驻江宁(今南京)。 顺治九年,总督府一度迁往南昌,改名江西总督 ,不过很快恢复旧制 。康熙元年,操江事务划归江南总督管理。康熙二十一年仍合,正式定名为两江总督。雍正元年 ,授与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衔。道光十一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 。自同治五年起,两江总督兼管五口通商事务 ,授为南洋通商大臣。
2、 两江总督明明就管理着三个省,为何还要叫做两江总督呢?
原来,清朝初期的时候 ,顺治在明南直隶辖地设立江南省,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其中就包括今江苏 、安徽两省及上海市,所以当时称为两江总督。虽然后来在康熙六年拆分江南省为江苏、江西两省(清朝行政与今天不太一样) ,但是两江总督的称呼不变 。
另外,两江总督所管辖的地区是清朝的赋税重点,也是人文荟萃之区 ,所以朝廷十分重视该地区,能够出任两江总督的人非但要能力出众,还必须是皇帝信任的人。像于成龙、林则徐 、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都曾担任过两江总督一职 ,他们都是有清一代的重臣!
封疆大吏,集行政军事于一体的一把手
估计很多同学都认为两江地区就应该是江苏和浙江,一位同学在我的文章中看到我写两江地区不是江苏和浙江 ,气愤的让我要多读读历史,有的时候我真的挺佩服一些人,明明自己啥都不懂 ,就敢质疑一个历史创作者,真的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纵横虽然不是历史科班出身,但是在历史民科这一块还是有点实力的,就历史常识来说 ,超过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在家喝了点酒,吹点小牛,不要见怪) 。
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下 ,江苏和浙江都是富庶的地区,又紧紧相邻,因此 ,很多人就认为两江地区应该就是江苏和浙江。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实际上就是以当代情况去推测古代,是对古代认识的一种偏差 ,两江这种行政规划,在清朝时期是总督巡抚辖区的一种划分方法,通常会以两个省的前缀 ,形成一个总督辖区。
比如陕西和甘肃地区合称陕甘总督,云南和贵州合称云贵总督,广东和广西合称两广总督,如果江苏和浙江是一个总督辖区的话 ,在称呼上也应该是江浙总督,而不是两江 。
实际上,浙江和福建是一个总督辖区 ,合称闽浙总督,但凡对历史了解一点的,都能知道浙江不属于两江。
看到纵横分析到这里 ,类似那个神之勇气质疑我的同学,应该会说,那两江总督 ,应该就是包括江苏和江西了?
其实,这也不对,两江总督里面 ,一个?江?是江西没错,但是另一个?江?,却不是江苏。听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又质疑了 ,两江怎么可能没有江苏?
清朝时期两江总督的由来,是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称两江 。也就是说 ,两江总督虽然包含了现在江苏的辖区,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江苏省。
这就要从明朝时期说起了,明朝时期采取两京制 ,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南京,以京城为首的地区自然是直隶地区 ,因此,明朝分为北直隶和南直隶。
南直隶包含了现在辖区的江苏、安徽 、上海等地区,清朝取代明朝后 ,自然是要结束明朝的两京制,取消南京的陪都地位,南直隶也被改名称为江南省,与江西省同为两江总督辖区。
到这里 ,大家就能看到问题所在了吧!
江苏其实是江南省再分的结果,因为清朝刚刚入关之后,江南省对全国的影响力十分巨大 ,顺治迫于当时的压力,采取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将江南省份为江南右布政使司 ,江南左布政使司,一直到康熙六年的时候,才将江南省正式划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 。
这也为什么能够解释 ,为什么江苏和江西,都不挨着,怎么能够称两江的问题。
到了这里 ,估计一些对历史好奇的小朋友,肯定要问到,两江地区都是很富裕的地区,当时税赋占天下三分之一 ,怎么可能是江苏、安徽、江西这三个省呢?江苏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安徽和江西,不应该是富裕的地区啊!
其实 ,在古代的时候,安徽和江西,也是富庶地区 ,以安徽来说,虽然当时江苏在拆分后是远胜于安徽,尤其是在文化和商业方面都强于安徽 ,但是我们要知道,古代政府是重农抑商时期,相对于商业税 ,他们更看重农业税和人头税。
安徽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境内平原占比很大,淮河平原和沿江平原占全省面积的55.39%,其他地区为丘陵地区 ,依然有很大的地方适合种地,人口稠密,自然灾害少 ,自然也是纳税大户 。
还是要强调一点,古代跟现在有很大差别,不能以现代的视角来看古代的东西 ,也许在现在沿海省份都是发达省份,但是在海禁时的古代时期,沿海省份未必比内陆发达。
尽管江南省被一分为二 ,在整体上依然还是两江总督辖区,在清朝总督排序中,直隶总督第一 ,两江总督则排第二,在98位两江总督中,有影响力的总督多达80多位,其中晚清四大名臣 ,都有两江总督的任职履历。
关于“清朝时期两江总督是什么级别?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yuyishan]投稿,不代表方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jfcbj.com/cskf/202507-151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方程号的签约作者“yuyishan”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清朝时期两江总督是什么级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清朝时期两江总督是什么级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清朝时期两江总督是什么级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