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鼓钉洗的来历故事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鼓钉洗的来历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相传宋徽宗赵佶,通音律好歌舞,喜欢画画 ,字却特别差,他每次歌舞和画画儿以后,总爱临池弄墨 ,最让他伤脑筋的是字始终没有长进。
有一次,徽宗演乐赏舞,宫里新选进来几个漂亮的舞女 ,所以身心很投人,自己亲自去鼓。妙龄少女长袖翻飞,玉足轻勾 ,舞姿美丽极了。徽宗不知不觉饮酒饮醉了,最后被内待扶到寝宫 。睡下不久,他突然起身 ,大呼展纸备砚。内待听到传召,忙备齐一切。徽宗衣衫不整,龙飞凤舞一般写起字来,并且笔在纸上运走 ,有鼓声隐隐作响,节奏感很强 。写罢,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徽宗倒床又睡。内待很累,也不在意,就找地方打盹去了。
第二天早朝归来 ,徽宗突然发现案上有一幅好字 。字体飘逸,起笔如长袖飞舞,落笔如玉足轻勾 ,秀丽极了。于是忙召内待,问字的来历。内待很纳闷,对皇帝说了昨晚发生之事 。徽宗忙命内待再备纸砚 ,可他写出的字还不如从前,气得折了笔砸了砚。
后来,徽宗有天晚上做了一梦,梦到自己手持大笔 ,在钧瓷洗里一蘸,又在一面大鼓上一青,在鼓面上挥笔疾书 ,顿时鼓面上出现清雅秀丽,刚劲洒脱的字体。这鼓和上次喝醉时所击的鼓不同,这鼓下面用三只如意支撑 ,鼓面大,没有鼓腰,形状像是拦腰锯开的半截鼓 。
徽宗醒来后把这梦说给众臣 ,大晟府提举周邦彦,精通音律,很得徽宗的喜爱。他为徽宗圆梦说:“皇上梦中用的笔洗是钧瓷宝洗 ,鼓上膏笔。这正是取鼓中的灵气,收音乐中的韵律,融在洗中。那鼓如意相托,定能心想事成 。只要让阳翟(今禹州)烧制这样的器物 ,皇上用了,定能写出漂亮的字体来。”徽宗听了大喜,忙命阳翟官员监造这样的笔洗。
监窑官领旨 ,让阳翟官窑最拔尖的窑匠赶制 。窑工们费尽心血,终于烧制出一件精美的笔洗:下面三只如意足 、上下沿儿各有一圈鼓钉,洗里不添水 ,看着总是水汪汪的。
这钧瓷笔洗送到宫里,徽宗用时,膏笔不用添水 ,并且每次用都能听到轻轻的鼓声,写出的字自成一体(就是后来的“瘦金体”)。徽宗随即下旨定鼓钉洗为国宝,并御书“钧官窑鼓钉神洗”几个大字 。这就是鼓钉洗的来历。
神垕卢家 ,是近现代中国钧瓷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自晚清民国年间到建国后百余年间,神垕卢家家族投入上百人研习创新钧艺,奠定了建国后集体化时期和市场化时期的中国钧瓷的技术基础。建构中国钧瓷史离不开神垕卢家;神垕卢家是当代中国钧瓷的历史接续者也是当代中国钧瓷的总根源 。
神垕卢家代代相传 ,守望中国钧瓷之火,经历国家内忧外患、清王朝由外强中干到灭亡,经历军阀混战、强敌入侵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沧桑 ,已历一百三十年,百年间六代人中间多少为钧瓷奉献一生而史名不著者,不能一一而足。下面仅选卢家历史上的几位创始者代表稍作介绍。
卢振太(1825~1892年) ,清末恢复钧瓷的奠基人 。原籍河南密县,少年随父逃荒到神垕镇定居,与胞兄振中当陶工兼务农业。
清光绪五年(1879年) ,兄弟二人在田间发现许多瓷片,经雨冲刷,阳光照射 ,光彩夺目。他们捡回询问老人,得知是钧瓷残片,顿生烧制钧瓷之决心。二人四处奔波,学技术、找原料 ,进行试烧,因耽误农活,再加生活困难 ,振中气馁,与弟分居 。振太意志坚决,典卖家产 ,废寝忘食,继续试烧。终因难度大未烧制成功。在临终前,将三个儿子天福 、天增、天恩叫到床前再三叮嘱:“我是烧不成钧瓷了 ,你们要接着干下去,一定要烧制成功 。 ”后来,他的儿子们继承父志 ,终烧成功,为恢复钧瓷做出重大贡献,被称为神垕“钧瓷世家”。
卢天福(1855~1900年),男 ,禹州神垕人,卢振太长子。才智过人,勇于创新 ,在父亲试烧的基础上,不辞辛苦,继续努力 ,甚至变卖家产亦在所不惜,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烧出仿古钧瓷雨过天晴器 。后又深究原理 ,和识者切磋,在天晴器的基础上,创制抹红、飞红 、大火蓝加彩等工艺。开始时 ,彩斑暗淡,后经改进配方,终获成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神垕柏灵翁庙戏楼落成,他献钧瓷宝瓶一件 ,安装于戏楼屋脊之上 。
卢天恩(1858~1918年),卢振太次子。擅长制匣钵和烧窑,在家和长兄三弟一起烧造钧瓷。清末 ,禹州知州曹广权兴办钧兴公司,他协助弟弟天恩烧成不少好的钧品 。
卢天增(1862~1925年),卢振太三子。擅长造型、配釉和烧制 ,在用风箱炉烧制钧瓷方面经验丰富。他能掌握火候,预测窑炉温度变化,眼看炉内火焰 ,便知火温高低,甚至能断定再拉几下风箱就可停火。天恩所烧钧品,大都晶莹玉润 ,色泽纯正 。1903年烧出一件金斑闪烁、五彩渗化的钧瓷寿桃,人人赞赏,开封一古董商闻讯赶来以300银元购去。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曹广权在神垕创办钧兴公司 ,天恩担任领作匠师.从事钧瓷研制。曾烧出不少精品,为宫廷和收藏家珍藏 。1914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 ,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商品赛会,天恩率领钧瓷名师赶制一批钧瓷参展,使失传已久的钧瓷又声震海外。
卢广同(1885~1950年) ,卢振太之长孙。广同博才多艺,能写善画,书法功底深厚 ,善颜 、王、欧、柳诸体,许多人登门求字,他的绘画精细逼真 ,写生神速 。卢广同还善于雕刻,对宋钧造型仿制甚佳,借古传今,形神兼备 ,端庄凝重,类多样美。所制梅瓶 、虎头瓶、观音瓶、平沿笔洗 、玉壶春等器物,为神垕陶瓷界所追仿。
卢广文(1894~1962年) ,卢振太之孙,卢天福之子 。 出身钧瓷世家,自幼随父卢天福学习钧瓷技艺 ,精通钧瓷配釉和烧制方法,勇于在实践中打破常规,创新立异。新中国建立前他为恢复钧瓷费尽心机 ,甚至不惜变卖家产,还不断遭受反动派的欺辱。新中国建立后,他先到神垕第一瓷窑生产合作社(即禹州市钧瓷一厂)积极投入钧瓷恢复事业 ,日夜操劳,献秘方传技术 。1956年与陶瓷专家沈明阳先生密切合作,经多次调试釉料比例,寻找较好呈色配方 ,创制出新型搅红釉。继而又研制成鱼肚白,朱砂红和蓝釉带彩斑等,使钧釉配方技艺有新的突破。他用肉眼观察火温 ,极为准确,人称一绝。卢广文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 ,于1962年病故 。
卢广东(1890~1977年),男,禹县神垕镇南大街人。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二届委员会候补监事委员 ,河南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广东出身钧瓷世家,因家贫无力求学,8岁即跟父辈学习烧制钧瓷 ,12岁已成为得力助手,17岁已能掌握钧瓷制作工艺 。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重视钧瓷的恢复和发展,1955年 ,广东被神垕第一瓷窑生产合作社(后来的禹州市钧瓷一厂)请回从事钧瓷研制。1955年,年逾花甲的卢广东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等***的接见 ,倍受鼓舞。经过208次的试烧,终于在粗瓷窑内搭烧成瓜皮绿和天蓝色胆瓶等第一窑钧瓷 。1958年,卢广东和几十名钧瓷艺人 ,在专家的指导下,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烧制了直径1.2米大的花盆、瓶子、罐等钧瓷陈列品。1962年,卢广东又到北京、广州 、景德镇遍取百家之长 ,经上千次试验,终于使钧瓷达到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境界 ,小批量产品出口到日、意、英 、法等国。1973年秋季广交会上150种钧瓷20万件被抢购一空 。1977年,87岁的卢广东,怀着他奋斗一生终于恢复了钧瓷技艺的满足离开了人世,轻工部、河南省政协、河南省第二轻工业厅都发来唁电悼念 ,为铭记他的功绩,在获国家“金杯奖 ”后,禹县钧瓷一厂又授予他“功绩永存”的镜匾 ,由家属保存。
卢广华(1894~1955年),幼年随祖父学艺,18岁即精于陶瓷造型 、配釉、烧成等工艺。1929年 ,被禹县职业中学聘为陶瓷技师 。因文化水平低,不善传教,特别是窑变神奇 ,学生短时间掌握不了,官府竞以“藏奸保密,教学不力”为名 ,将其逮捕入狱,后经多方营救,得以保释。1936年夏,禹县职业中学改名陶瓷职业学校 ,由县城迁往神垕镇,又聘请卢广华为技师,讲授陶瓷课 ,传授钧瓷技艺,培养了不少艺徒。
卢广华在造型、釉色 、烧成、制匣钵方面技艺娴熟,特别是造型和釉色有独到之处。所制钧品 ,样多式古,色泽秀丽,细腻柔和 ,精致淡雅 。他擅长天蓝和天青釉,其中天蓝色釉色纯正,釉面有彩霞 ,手感光滑,釉面形如龟甲;天青色如万里无云的晴空,细腻柔润,可与玉媲美。其代表作有折沿盘、花瓶等。其仿宋钧瓷 ,神真形切 。卢广华在钧瓷刚刚恢复的1955年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遗作折沿盘为国家珍藏。
卢正兴(1923~1987年),男,神垕镇人 ,系卢天福之孙,卢广文之子,卢钧第四代唯一的传人 。他为钧瓷的恢复和发展呕心沥血 ,艰苦奋斗了40余年。不但全面继承了卢氏的钧瓷技艺,而且在恢复和发展钧瓷事业中不断创新,为钧瓷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为了提高 ”卢钧“的水平 ,他经常攀悬崖,翻峻岭,风餐露宿 ,深入山区,找原料,挖标本,改进釉胎配方和烧成方法 。曾和父亲一起烧制出不少好的作品 ,有的可与古钧相媲美,曾销往上海 、北京等地,有的被外商高价买去 ,作珍品收藏。建国后,正兴应聘去湖北省勋西县新建瓷厂以及到河南省宜阳县瓷厂、新安县瓷厂做技术工作。所到之处都深受领导和工人们的称赞 。多次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并选为工会主席。1982年加入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1981年 ,国家投资恢复北宋官瓷,正兴应聘去开封工艺美术试验厂参加试验。1984年试验成功,使失传800余年的官瓷重放异彩 。
卢俊岭 ,1954年出生于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系百年卢氏第五代传人,传统宋钧技艺独系传承人 ,著名“黑唐新花釉”缔造者,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河南卢家世代钧窑艺术总监。
作为卢钧第五代传人,卢俊岭幼承家训,随祖父(卢钧第三代传人卢广文 、卢广东)、父亲(卢钧第四代传人卢正兴)学习传统卢钧烧制技艺。1995年 ,卢俊岭创建卢家世代钧窑,在先人宝贵遗留的基础之上,积极创新 ,使传统卢钧技艺较前人又有所突破和发展 。在传统卢钧基础上所创烧出的“黑唐新花釉”,重现唐时花釉瓷之神韵,又突显当代之风采。以其独特之创意理念 ,在对钧瓷传统器型保留传承的同时,又陆续推出了符合时代审美的创新器物,受到鉴藏家和钧瓷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和热捧。
2013年1月 ,卢俊岭被授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2013年5月,卢俊岭作品卢钧“来福尊 ”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类评比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并且恢复了宋代双火膛窑烧制技艺,成功复烧出了传统柴烧钧瓷。
卢俊岭以自己的满腔热情 ,推动着中国钧瓷艺术不断向前发展。从艺四十多年来,系统整理了宋钧釉色呈色机理,并结合前人经验 ,注入到自身的创作理念当中,完整地保留了宋代钧瓷制作工艺,修正了建国以来钧瓷恢复过程当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使宋钧的艺术美得以传承和发扬 。
卢占召,出生于1982年,卢俊岭之子。正宗卢钧第六代传人 ,现任卢家世代钧窑总经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艺术师范类美术专业,专攻造型和绘画 ,毕业后与父亲二人齐心协力为钧瓷的传承发展研制创新 。2010年,卢占召经过数十次的釉药试验,将传统卢钧釉方得到了完善,这种创新的卢钧釉色使传统卢钧更富有立体感 ,给人以神秘的吸引力。深受中外鉴赏家和卢钧收藏者的喜爱。
卢钧正宗第六代传人卢占召获奖情况:
2005年,“中国钧瓷”精品展评会,作品《水注》获精品。
2006年 ,作品《渣斗》获中国五大名窑名瓷作品展珍品金奖 。
2007年11月,卢占召作品《马上如意》获第四届中国钧瓷文化节精品奖。
2009年,作品《卢钧凤耳瓶》在第五届中国钧瓷文化节获奖。
2010年 ,作品《福寿尊》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获优秀奖 。
2012年,作品《卢钧三足炉》《掸子瓶》等作品在河南省钧瓷窑变艺术创新大赛中获奖。
关于“鼓钉洗的来历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qinghe]投稿,不代表方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jfcbj.com/cskf/202507-456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方程号的签约作者“qinghe”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鼓钉洗的来历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鼓钉洗的来历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相传宋徽宗赵佶,通...
文章不错《鼓钉洗的来历故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