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黄桥事件,是1940年10月 ,苏中地区为保卫苏中,对敌进行反击的战役 。
1940年,陈毅领导的指挥部 ,以七千人,战胜了韩德勤所率89军1.5万,歼灭其一万一千余人,取得了黄桥的胜利。
它是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该作战的作战对象为韩德勤所部。黄桥获得胜利,击毙李守维,并收复前段时间主动出让的姜堰 。
黄桥事件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 ,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的坚实基础。
新四军黄桥战役的背景
1940年春,密令第3 、第5区大举进攻。6月 ,根据5月4日指示,为执行任务,率所属主力挺进苏北 。
下旬 ,遵照指示,组建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 ,下辖第1、第2 、第3纵队9个团,共8000余人。为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苏北所属随即东进黄桥地区。
8月,为策应发展苏北 ,八路军第5纵队东进淮海地区,形成配合、打开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韩德勤,视苏北为心腹之患 ,企图先集中进攻黄桥,消灭立足未稳的苏北队,然后移兵北上 ,攻打南下的第5纵队 。
苏北坚持有理、有利 、有节,在第5纵队的配合下,积极做好迎击韩德勤的准备 ,并灵活运用斗争策略。
中国历史战争:黄桥战役
刘世勋(?~ 1147)宋代宿迁崔镇(后桃源县境)人。金兀术南侵时,因办团练有功,保举为参谋官 ,遂从岳飞军进击金兵于朱仙镇,大捷,以功升太尉 。绍兴十七年(1147),无疾而终 ,韩世忠请于高宗,敕封“真君”,建祠祀之。
卢廷兰(生卒年月不祥) ,字芳谷,明代桃源(泗阳人),廪膳生。后卒于金陵 ,江南机坊多设像祭祀,奉为“卢祖” 。
尹耕云(?~ 1877),清桃源(泗阳)三义坝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历官礼部郎中。在镇压云南回民起义和太平军诸军事行动中,屡次为清廷献策 ,奏议颇多。著述有《大学绪言》、《豫军纪略》、《心白日斋》、《周易辑说》 。
樊炎(1887 ~ 1914),泗阳崇河中市(魏圩)人,原名光炎,幼年樊炎受民主革命思潮影响 ,曾改名樊也哙,表示他有志像樊哙反对暴秦那样为推翻清王朝而勇敢战斗。曾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民国2年组建军队 ,作讨袁准备。后为奸人告密,逮捕,就义于清江浦 ,时年27岁 。
韩恢(1887 ~ 1992),字复炎,泗阳县顺德市(史集乡)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 ,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民国6年,随孙中山赴粤参加护法运动。民国11年10月28日在上海被捕 。同年11月1日 ,被杀于南京小营。
胡明复(1891 ~ 1927),名达,泗阳县城厢人,宣统二年(1910年) ,考取官费生赴美留学,入纽约康奈尔大学读哲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 。民国16年6月12日,溺水而死。为纪念他 ,当时教育界筹建了“明复馆 ”(上海卢湾图书馆前身)。
孙耀宗(1910 ~ 1931),字旭光,泗阳棉花原种场人 。民国15年到黄埔军校为入伍生 ,被军校中共党组织吸收为党员。民国17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建立中共泗阳县委员会,孙耀宗任书记。民国20年初 ,孙耀宗被任命为中共海州中心县委宣传委员,后因做国民党军十二师士兵工作,身份暴露被捕 ,被秘密杀害于镇江火车站附近,时年21岁 。他是中共泗阳县委第一任书记。1986年,中共泗阳县委将烈士遗骸迁葬于爱园烈士陵园。
张相文(1867 ~ 1933),泗阳县城厢南园人 ,我国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爱国主义者 。
李守维(1903 ~ 1940),泗阳县仓集镇李楼人。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学员 ,后加入国民党。民国28年任国民党中将军长。民国29年7月,新四军东进,解放黄桥 ,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李守维率部妄图消灭新四军于黄桥,在同年10月5日黄桥决战中 ,李守维在涉渡中坠马落水而死 。
王光夏(1904 ~ 1943),泗阳县穿城乡人。民国27年2月任泗阳县长,奉名禁烟(鸦片) ,执法较严。日军退守众兴镇后,执行所谓“焦土抗战”政策,泗阳县城很快变成一片废墟 。民国32年3月14日,王光夏率江苏保安第三纵队 ,随韩德勤进占新四军四师驻地泗阳唐莫圩 、山子头一带,妄图接应正从津浦路西东进的国民党军王仲廉部,被新四军击毙。
张星火良(1887 ~ 1951) ,泗阳城厢南园人,张相文之子,近代著名历史学家。190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 ,他是我国最早攻读生物化学的研究生之一 。
韩德勤(1892 ~ 1988),泗阳县洋河镇人,民国7年(1918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民国26年10月 ,任江苏省政府主席。民国36年,任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副总司令,民国38年3月去台湾 ,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8年8月15日病逝于台北,终年97岁 。
中国历史战争:黄桥战役
1940年10月,华中抗战区爆发了一场反顽战役 ,战役的双方分别是苏中地区的新四军和国民党顽固派。黄桥战役最终以苏中地区新四军的大胜结束。究竟这场战役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1940年春,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国民党顽固派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的部队 ,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 。
6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5月4日关于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进攻的指示 ,为执行独立自主开辟苏北 、发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率所属主力北渡长江,于7月初挺进苏北。下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 ,组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下辖第1、第2 、第3纵队9个团 ,共7000余人。为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随即东进黄桥地区。 ?
8月,为策应新四军发展苏北,八路军第5纵队东进淮(阴)海(州)地区 ,形成南北配合、打开苏北抗战局面的有利态势 。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自诩拥兵10万,视新四军苏北部队为心腹之患 ,企图先集中兵力进攻黄桥,消灭或驱逐立足未稳的新四军苏北部队,然后移兵北上 ,歼击南下的八路军第5纵队。苏北指挥部坚持有理、有利 、有节的自卫立场,在八路军第5纵队的配合下,积极做好迎击韩德勤部进攻的准备 ,并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争取了驻泰州地区的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李长江部和曲塘一带的税警总团陈泰运部保持中立。
9月初,韩部分2路向南进攻 。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 ,首战营溪,歼其先头保安第1旅2个团,进而攻取姜堰,歼守军干余人,并继续向韩德勤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韩德勤则以新四军必须退出姜堰为借口相要挟。苏北指挥部为顾全抗战大局,慨然允诺,让出姜堰,由李明扬、李长江部接防,还主动送给陈泰运部分枪械,进一步争取了李 、陈 ,使韩德勤更加孤立 。
然而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以为新四军退出姜堰是胆怯,令其主力第89军(辖第33、第117师)和独立第6旅共15万余人为中路军,从海安 、曲塘一线进攻黄桥;李明扬、陈泰运部为右路军 ,5个保安旅为左路军,向黄桥两翼夹击,其进攻总兵力达26个团3万余人 ,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苏北指挥部鉴于决战不可避免,决定集中兵力,采取诱其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于运动中歼击韩部。据此,部署第3纵队坚守黄桥;第1 、第2纵队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地区 ,作为突击力量 。
10月4日,韩部第33师由分界直扑黄桥东北前沿阵地,实施猛烈攻击 ,一部突入东门。第3纵队顽强反击,予以杀伤,将其逐出。韩部第89军军部率第117师经古溪进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线;独立第6旅经高桥南进,企图袭击黄桥侧背 。第1纵队适时勇猛出击,一举将开进中的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一带 ,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 ?
4日午夜,第2纵队经八字桥插到分界 ,切断了第89军退路,协同第1、第3纵队形成三面夹击,将第89军主力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5日中午,第1纵队第4团首先攻击其军部,第1团主力随后勇猛出击 ,各纵队旋即紧缩包围,奋勇冲杀。第89军军长李守维在逃跑中落水毙命 。经火线喊话,第89军官兵纷纷缴械 ,主力于当晚被歼。
6日,第2纵队又追歼该军余部于营溪,乘胜攻占海安 、东台等地。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溃败 。左路军各保安旅团陈兵运粮河东西之线频频查询战况 ,企图坐收渔利的李明扬、李长江部和陈泰运部亦随之撤退。与此同时,八路军第5纵队由涟术东进,攻占阜宁、东沟 、益林,歼韩部保安旅一部后,直下盐城。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第2纵队前锋与八路军第5纵队先头部队 ,于东台以北的白驹镇胜利会师 。?
关于“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zaohai]投稿,不代表方程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jfcbj.com/cskf/202507-105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方程号的签约作者“zaohai”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黄桥战役: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内容很有帮助